产品中心PRDUCTS
技术支持RECRUITMENT
瞄准机器人赛道宁德时代与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再续前缘”
2025-03-13 14:00:20
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江西升华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西升华”)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各方将在磷酸铁锂材料产品研发、产能投建、国际化拓展、供应链及资本等方面开展长期可持续的深度合作,进一步拓展在汽车及智能机器人等创新领域增量零部件及关节的合作机会,以此达成战略伙伴关系。
公开信息显示,富临精工主要业务为汽车发动机零部件、新能源汽车智能电控和新能源锂电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子公司江西升华主要从事锂电池正极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告提到,为进一步发挥各自在产业领域的专业与资源优势,江西升华拟以增资扩股的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宁德时代。
具体来看,宁德时代拟以4亿元认购江西升华新增注册资本3.39亿元,并取得江西升华本次交易交割完成后基于完全摊薄基础上18.74%的股权。江西升华的现有股东就本次增资事项放弃优先认购权。本次增资完成后,江西升华的注册资本将由14.7亿元增加至18.09亿元,多宝体育下载富临精工持有江西升华的股权比例将由97.92%减少至79.57%。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宁德时代第一次增资江西升华。早在2021年,宁德时代就对江西升华增资2000万元,并持有江西升华2.96%的股权,2022年,宁德时代再度对江西升华增资,认购金额达1.44亿元,增资后其持股比例大幅提升至20%。但在2024年10月,宁德时代退出江西升华股东行列,其股份被富临精工回购,不过双方在锂电行业依然有深度合作。
富临精工表示,本次控股子公司江西升华以增资扩股方式引入宁德时代作为战略投资者,是公司与宁德时代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在股权与资本合作层面的具体推进,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江西升华资本结构,提升产能规模,不断增强其资金实力及综合竞争力。
前文提到,在深化锂电材料合作的同时,宁德时代与富临精工的战略目光也聚焦在了机器人行业。
高工机器人注意到,富临精工作为国内汽车精密零部件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在机器人领域的开拓步伐坚定且迅速。
富临精工在2024年半年报中透露,机器人产业是公司汽车精密制造零部件产品应用领域优势和能力的延伸,公司将积极拓展并把握智能机器人产业的机遇,将持续通过技术和产品创新与行业头部客户技术创新升级趋势及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满足客户和市场需求。
在机器人赛道的选择上,富临精工看准了人形机器人赛道,其认为,未来随着人形机器人逐步放量,精密减速器作为价值量占比较高的核心零部件有望加速国产替代进程,为具有技术和生产优势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布局机器人带来增量机会。
2024年10月,富临精工与智元机器人、巨星新材料、安努创想、安努创和等企业签订了《人形机器人应用项目合作框架协议》。
富临精工提到,基于公司机电一体化的研发、制造能力,前期已进行相应技术人员储备和研发投入,在机器人关键硬件智能电关节上已布局预研产业,即整合减速器、智能控制及电机技术,拓展谐波减速器和行星减速器两个平台的电关节产品,样机方案已完成,并进行小批量生产。
同年11月,富临精工发布可转债预案公告,计划投资总额9367万元,其中投入募集资金6555万元用于建设机器人集成电关节项目。
2025年2月,富临精工发布公告,为了加快机器人关键硬件智能电关节的开发与产业化,公司与绵阳市涪城区人民政府友好协商,拟签订《机器人智能电关节模组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投资协议》,公司拟在绵阳市涪城区投资建设机器人智能电关节模组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
该项目总投资金额1.1亿元,拟建成1条机器人智能电关节模组生产线,产品主要应用于人形机器人、机器狗等领域。
再来看看公告中的另一对象——宁德时代,与富临精工优先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不同的是,宁德时代在机器人行业是多方押注。
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有消息传出,宁德时代在2024年底开始开始增加对机器人领域的投入,目前已在上海成立数十人的团队自研机器人本体,控制和人机交互算法,计划制造机械臂、AGV等工业机器人整机。(详情点击:宁德时代,要造机器人?)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2022年1月,未来能源研究院(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合作中,未来能源研究院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同研发了多款机器人,包括腿足式机器人、双足式机器人、重载四足机器人、仿人形机器人以及视觉伺服机器人等。
此外,近期也有传言称,宁德时代计划以财务投资目的入股人形机器人公司,已接触过银河通用等公司,并计划投资一家人形机器人本体制造公司。
在移动机器人领域,2024年,宁德时代联合多方共同出资成立的溥泉资本参与了从事割草机器人业务的宝时得集团超2.5亿美元的首轮股权融资。
总体来看,宁德时代与富临精工在机器人行业的布局各具特色,双方此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有望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开拓市场,为双方在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注入新动力。